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以列維納斯的思想為骨幹,並以關注生命的尼采精神為底蘊,
從批判西方形上學所含蘊的死亡氛圍開始,提問帶著肉身超越的可能性。

  在蘇格拉底犧牲自己的身體,成就理性為哲學主體之後,西方傳統哲學的超越,完成於感受及身體的缺如中。從此向度而言,如果要使人類的眼光從背反生命的超越高度,轉向自身的生命與現世的生存;那麼,藉著重新詮釋超越意涵而深入西方形上學否定生命的根源,將生存從存在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將是戮力於以人性與生命為基礎開展哲學思維的人,所無法迴避的工作。

  楊婉儀專著《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秉持著對人性與生命的關懷,所涉及的不只是對於西方傳統哲學之超越的簡單否定,而是在重塑超越意涵的詮釋中,開展以「人性的超越」為名的倫理行動。本書的發展主軸,環繞對於西方哲學思想與宗教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超越」這一概念。從對於死亡(mort)、死 (mourir)與生存(exister)的區分著手,除了劃開足以毀滅生命的死與在思想中的死亡之外,更嘗試說明思想中的死亡與生存的關係,藉以凸顯內在於人類思想中的否定性,如何成為構建西方形上學傳統的重要因素。透過對於上述三者的釐清,闡釋超越這一概念對於人所產生的影響,在呈顯肯定超越的西方思想傳統忽略生存與人性的事實中,以「人性的超越」(transcendance humaine)為名,為否定生命的西方形上學注入生氣,重新賦予超越性以新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婉儀


  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以法國當代哲學、列維納斯思想、尼采研究、現象學以及視覺文化為主。近年來致力於發展哲學跨領域研究,希望能將思想的分析與詮釋力,應用到不同的場域。
 

目錄

前言
問題意識
研究方法
章節概要
向列維納斯致敬

內在之旅
1. 「我」(Je)的遜位
2. 從傳統形上學到列維納斯式的倫理
3. 倫理的時間性──未來與瞬間
4. 從超越到人性的超越

第一章 焦慮與激動:從共時性到歷時性
1. 焦慮與「我的」死亡
1.1 對於《存在與時間》中的死亡與死的差異之劃分
1.2 共時性的意涵
1.3 認識論或存有論──從此在與死亡的關係談起
1.4 倫理或存有論
2. 死與他人之死
2.1 倒轉的詮釋
2.2 對於蘇格拉底之死的另一種詮釋
2.3 亡故和死──海德格式的區分
3. 歷時性──不可能被主體吸納的相異性(altérité)
3.1 耐心──對以相異性為特徵的他人之尊重
3.2 關於同一性的分析
4. 人之本性與真實
4.1 真理與真實
4.2 人之本性

第二章 生存與溯源(transdescendance)
1. 懶惰
1.1 被懶惰所詮釋的生存悲劇
1.2 真理(vérité)與人
1.3 生存與倫理
2. 溯源(transdescendance)
2.1 感覺與內在性
2.2 感覺與身體性
2.3 以感覺形態顯現的虛無──恐懼(horreur)
2.4 虛無之體驗(experience vecue)
2.4.1 沉浸在身體性中的異域感
2.4.2 感性(aisthesis)與異國情調(exotisme)
2.4.3 物質性與異國情調
2.4.3.1 刺激感官的色彩:印象派
2.4.3.2 赤裸的線條:抽象繪畫

第三章 在「生存的基礎」(la base de l’exister)上尋回生命力(la force de la vie)1. 對於「我的死亡」(ma mort)的領會
1.1 對於海德格式的Angst的分析
1.2 海德格環繞Angst所開展的存有論與傳統存有論之關係──從〈斐多〉中的蘇格拉底之死談起
2. 〈斐多〉中共在的旋律──蘇格拉底的理性與他人的眼淚
2.1 從他人的觀點進入〈斐多〉
2.2 蘇格拉底對於「生命」所持的觀點
2.3 柏拉圖之病
3. 〈斐多〉中的情感、生命與死
3.1 表象死亡與直面他人之死
3.2 理性與生命力之衝突
3.3 生命力與身體:惡之顯現

第四章 感覺與惡
1. 主體意涵的轉變──從笛卡兒的思想到康德的理性
2. 除了人性,在〈斐多〉中還可發現什麼?
3. 理性與情感的矛盾──人
4. 感覺的雙重意義
5. 為何康德得以避開哲學的戈爾狄厄斯之結?
6. 理性、感覺與身體
7. 自身作為戈爾狄厄斯之結而存在的英雄──人

第五章 倫理與超越
1. 溯源之後──超越性與內在性的關係
1.1 亞伯拉罕之愛
1.2 亞伯拉罕與責任(devoir)
1.3 內在性(immanence)與超越性(transcendance)的關係──以亞伯拉罕為例
1.4 作為理性本原(arché)的身體性
2. 存在模態與以耐心開展自身的時間性存在──人
2.1 海德格的「存有論差異」(différence ontologique)
2.2 海德格對於存在(être)與存在者(étant)劃分之缺漏
2.3 有待反駁的言說
2.4 小結
3. 以人之本性為基礎的超越
3.1 德希達的形上觀點──從德希達詮釋列維納斯思想中的「臉」的意涵談起
3.2 再談「他人的臉」(visage d’autrui)
4. 倫理的相遇:人之本性以及人性展現的時刻
4.1 激動與他人之死
4.2 痛苦(souffrance)──被理性與情感的互斥張力所撐開的拓樸空間
4.3 小結

結論
1. 思想的倫理向度
2. 人性、倫理與人性的超越
3. 善與幸福

引用書目
 
 

前言

  問題意識

  本書的發展主軸,環繞對於西方哲學思想與宗教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超越」這一概念。從對於死亡(mort)、死(mourir)與生存(exister)的區分著手,除了劃開足以毀滅生命的死與在思想中的死亡之外,更嘗試說明思想中的死亡與生存的關係,藉以凸顯內在於人類思想中的否定性,如何成為建構西方形上學傳統的重要因素。透過對於上述三者的釐清,闡釋超越這一概念對於人所產生的影響,在呈顯肯定超越的西方思想傳統忽略生存與人性的事實中,以「人性的超越」(transcendance humaine)為名,為否定生命的西方形上學注入生氣,重新賦予超越性以新意。

  依照西方傳統哲學,形上學並不成就於一種經驗的偶然性,而必然需要援引超越為其實現手段。此以超越實現形上學的方式,意謂著將我們從具體的生活經驗帶離開,使我們從作為動詞的生存變成存有,超越於是意謂著朝向生命之外。在柏拉圖的〈斐多篇〉(Phédon)這個以死亡為主題的篇章中,蘇格拉底以理性的語言論說著死亡,試圖說服他的門徒莫要哀痛於他的死。最終在蘇格拉底犧牲他自己的身體,成就理性為哲學主體之後,哲學的超越完成於感受及身體的闕如中。此以去除生命為手段而實現的靈魂的純粹性,造就了西方形上學,但也同時將哲學帶向生命之外,而實現為以純粹理性為主體而建構的世界觀。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所發展的文明,其所遭遇的困難顯示於當代西方哲學對於虛無主義的關注中。不論肯定他方否定現世,抑或既不相信來世與他方也不肯定現世而流於虛無,人們對於生命價值的輕忽,似乎與否定生命的形上學傳統有著微妙的關聯。從此向度而言,如果要使人類的眼光從背反生命的超越高度轉向自身的生命與現世的生存,那麼藉著重新詮釋超越意涵而深入西方形上學否定生命的根源,將生存從存在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將是戮力於以人性與生命為基礎展開哲學思維的本書,所無法迴避的工作。因而從批判西方形上學所含蘊的死亡氛圍開始,所開展的以「人性的超越」為名的倫理行動,顯得必要且刻不容緩。

  傳統形上學與超越的關係密不可分,而超越對於生命的背離,也使得人在西方哲學傳統中的地位並未受到重視。基於上述思考所鋪陳而出的問題意識,本書除了對於傳統西方形上學進行批判、反省外,更積極關注建成屬於人的哲學之可能性。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脫離身體的囚禁才能使靈魂上升到永恆天堂,但此種否定生命的超越所成就的形上學,不正是人自我否定的產物嗎?也因此尼采認為這樣的哲學是不健康的。延續尼采對於起始於蘇格拉底的西方哲學傳統的批判,本書援以精神分析的方法論,以及法國哲學所慣用的文本詮釋,對哲學經典展開有別於傳統的閱讀(特別是柏拉圖語錄中,關乎死、死亡與超越的,蘇格拉底與其門徒對話場景之分析)。嘗試在權威的閱讀方式之外,賦予經典詮釋有別於傳統的意義,並借助此分析成果開展出以生命為基礎的超越。此以人為核心的哲學所實現的人性的超越,將存在的意義開展於以生命為基礎的時間形式中,其所涉及的不僅僅只是理性論證,更是關乎生命的內在之旅。本書旨在確立以人為主體的哲學架構,在人之生命與死亡的真實當中,重新反省海德格的死亡議題與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的人性觀點;最終的研究目標設定在對於西方形上學的重新反省,以現象學的觀點重新提問究竟什麼才是人的善與幸福。

  研究方法

  本書借助精神分析的方法,以及法國哲學所慣用的文本詮釋方式,對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Être et temps)、柏拉圖之〈斐多篇〉進行分析。這些分析環繞著列維納斯思想形成論文骨幹,並以關注生命力的尼采精神為底蘊,架構出以人之生存為基礎的超越,並從現象學的觀點對人之真實做出詮釋。除了以哲學家的文本為解析題材,更試圖深入海德格與列維納斯的思想內部,與兩位哲學家一同思考,而不以複述哲學家理論或相關研究的方式開展本書。以此深受德希達影響的研究方式,創造出獨特的哲學語彙與思路,在拆解文本的行動中展示思想行進的軌跡,讓讀者窺見哲學思維的發生歷程。

  章節概要

  本書藉著比較分析海德格與列維納斯的思想,說明海德格與列維納斯之存有論與倫理關懷之差異,並由此差異說明兩種時間觀。論證海德格存有論之基礎──焦慮,所展示的正是生存與死亡的「共時性」(synchronie),而在列維納斯所提示我們面對他人之死的激動中所揭示的人性,則開展了被「歷時性」(diachronie)所詮釋的倫理。並在比較「思考中的死」與「毀滅我們生命的死亡」的歷程中,劃分可被思想所「思」的死亡,以及另一種在他人之死的打擊之下,癱瘓了思想的君權後,所乍現的人性與倫理。

  此外,本書也嘗試對存在與生存進行比較,進而區分兩者之差異。不同於存在之永恆不變,生存並不具有傳統形上學所描繪的寧靜、穩定等特徵。無能為力於生命境遇的不安,以及遭受命運擺弄等諸般經驗,在在顯示出人是暴露於生存威脅中的有限存在,就彷若一個出了問題的存在,陷落到生存的恐懼中。這一不同於絕對君權的自我(moi),是以生命為創作素材的美學體驗者,此以生命體驗、再現前人思想或創造思想新境界的行動,呈顯了人與思想的發生學關係,此將愛智的意涵從記誦知識引向以生命實現所知的原初衝動的回返,呈顯了騷動於理性之下的生命力。

  從生存與生命力的關係看生存,將發現生存並不是一個現成的答案,而顯示為沒有答案的提問;生命,就是這個無法被回答的論題。此以生命為基礎的存在方式,同時揭示了身體性作為思想根基的事實。列維納斯以身體性以及「有」(l’il y a)這一物質性(matérialité)區分出不同於以物化形態被思考的身體,並藉此說明生命力與生存的關係。在生活中,生命力支撐卻也打擊著我們的理性思考,其無處不在的影響,呈顯出以理性為基礎的哲學另有其根源,因而顯示出從生命力開展另一種超越的可能性。本書試圖從這一向度重申尼采對於生命力的肯定,回應當代西方哲學對於傳統形上學的批判與省思。從此意涵而言,如何可能帶著肉身超越的提問,所涉及的將不是對於超越的否定,而是在對於傳統超越意涵的批判中重塑超越,同時也是在肯定純粹精神的西方哲學領域中,帶入與人相關的議題。

  本書的問題意識與論述展開,除了回應當代西方哲學家對其文化及社會的關懷外,也企圖將西方哲學的方法論與其面對問題的省察方式,帶到對於人的議題的反省中。從人的觀點跨越中西,從反思西方哲學與人的關係這一基本立場出發,進一步將超越問題提升到人必須共同面對的層面。屬於人的哲學的建立,所涉及的不只是西方哲學的創新,更是人自我肯定這一正面思考的確立。依循著尼采所關注的健康,而在對於超越的重新詮釋中,反省面對當代虛無主義所導致的價值崩壞的困境,使人的生命與價值在人自身的反省中有機會重現光明。

  向列維納斯致敬

  在書寫本書的歷程中,列維納斯《整體與無限:論外在性》(Totalité et infini:essai sur l’extériorité)前言的最後一段話,時不時閃現於我的腦海。他說到︰「然而,試圖打通由書本身橫亙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屏障的前言,並不表現為諾言。它只屬於語言的本質本身,後者通過前─言(avant-propos)或注釋時時刻刻瓦解著它的語句,反駁著所說,努力不拘禮節地重述那在不可避免的繁文縟節中已被誤解之物,而所說卻在這種繁文縟節中心滿意足。」這段文字警醒著我,關於內在之旅的描繪如同不得不的言說。列維納斯在其重要著作的引言的最後一段所寫下的這段話,是否為了避免文字與概念僵化了原初的言說(le Dire)?其寫在前言的叮嚀,這試圖保有歧異與多重意義發生之源的努力,或許正是為了提醒讀者小心地閱讀他的語言,不只是盲目地跟隨他的經驗與價值,而是以體驗去詮釋,盡可能地從其文本中閱讀出對自身生命有意義的諸般可能性。

  如同生存是無可選擇卻必須承擔的事實,即使說不盡卻渴望說,這一表達的欲望是迎向他者的行動,是內在之旅發生,也是本書的起點。在看似為了建構的語言中流浪,以放棄占有的方式呈顯思之流傳,只盼如風思想所及之處,能吹起一陣心之漣漪。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0055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21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焦慮與激動:從共時性到歷時性
 
我們嘗試比較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列維納斯的倫理,藉以強調關心存在與關心人的哲學之差異;在此意涵上,對於「此在」(Dasein)與人的區分就特別顯得不容忽視。為什麼在海德格的學說裡生存的主體變為此在,而非人?我們對照比較海德格式的焦慮(angoisse/Angst),與列維納斯分析〈斐多〉所揭示的面對他人之死的激動(émotion),以便區分兩位哲學家因著對「死亡」的不同詮釋,而分別開展出的存有論(ontologie)與倫理(le éthique)。對「死亡」(mort)的焦慮是想像死(le mourir)的產物,藉此我們隱約窺見生存與死亡的共時性(synchronie)。而在他人之死所引起的激動中被打擊的主體,是處於他人之死的創傷經歷中的主體性;此被焦慮與激動所分別標示的共時性與歷時性(diachronie)將如何被闡明?
 
列維納斯曾經如此批評海德格:「對海德格來說,人類學的問題不是最至關重要的。海德格自身對人的生存意義並不感興趣。人之本性不會出現在諸如存在與存在史詩有關的那類思維裡。存在在人身上出問題,而人是必須的因為存在出問題,人是存在的一種模態。此在是與所提到的存在相同的事實。」在海德格的學說裡,人並未以其本意出現在海德格的存在研究中。只有當人涉及存在的問題時,才引出研究人的必要性。因而列維納斯說:「海德格的論點在於提出存在是一切意義的根源,這立刻表示我們不能在存在之外思考,所有一切合理的都會回到存在的理解中。」列維納斯指出了海德格式的存有論之限制,它使得在存在之外思考人類學問題的嘗試變得不可能。依照列維納斯的詮釋,似乎意味著在海德格哲學的視域中,人不可能在對於存在的關注之外發現自身;由此觀點而言,雖然海德格式的哲學「提及」人,但卻非真正關注人。在此以存在為優先所建構的存有論中,人的問題並非首要的考量,因而也將無法從中求取涉及人與人關係之倫理的答案。
 
因為缺乏對於人的關注,以至於在海德格的存有論中,他人之死被其視為二手經驗;不同於列維納斯在他人之死中感受到人性,海德格式的存有論並不從人之本性,以及人性的向度討論死亡。究竟兩者的差異如何發展為不同的關懷,並因而開展出存有論與倫理的差異?這是以下嘗試討論的主題。
 

 

 

 

最近這幾天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國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全家人待在家裡不出門才是最安全的辦法。 幼兒園和學校也推遲開學了,這個寒假將會是史上最漫長、最難熬的。 假期這麼長,除了看動畫片能讓娃安靜會,要一個活蹦亂跳的娃在家憋著,那肯定讓很多的爸媽抓狂了.... 朋友圈裡,不斷的出現「你還能把你家孩子乖乖關家裡幾天」 「我快瘋了,看著娃和娃他爸就愁……」這樣的靈魂拷問。 同時在朋友圈裡都曬起了各種熱火朝天的場面:有在家認字的、口算的、講故事的小視頻…… 就連女兒幼兒園的群里,老師發了一些在家可以玩的親子遊戲,小實驗等連結,要求拍一張每天陪孩子玩的照片發到群里,或者親子閱讀的。 ... 父母在平常都忙於工作,難得一個可以清清靜靜宅家的假期,放下手機,放下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孩子在家的一日生活,陪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利於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如果不知道玩什麼?不妨看看下面這4個建議,陪孩子一起玩起來吧。 一、繪本親子閱讀 最首要推薦的當然是閱讀! ★《老狼,老狼,幾點了》 最近宅家裡,每天必乾的一件事,就是隨時隨地就拿起一本書來共讀,女兒現在特別喜歡看的一本書是《老狼,老狼,幾點了》,因為讀完了,我們就可以玩這個遊戲了,這樣順便也一起運動了。 ... ★《歡樂中國年》 《歡樂中國年》這本立體書,跟孩子一起回憶小時候的年味,書中包含了採辦年貨,祭灶神,掃塵,貼年畫,貼春聯,大年三十團圓飯,守歲,拜年,燃爆竹,9個過年主題呈現出一幅完整的春節畫卷。 所有我們童年記憶的年俗,在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從除夕到正月十五,這就是一本完整的春節指南。剛拿回來時陪女兒一口氣看了三遍,裡面有很多小機關,抽抽,推推,拉拉,貼個春聯,放個煙花,我們一起看的不亦樂乎。 ... ★《太空郵遞員》 這本書,剛拿到手時跟女兒連續每天都要看一遍,覺得超級有意思,相信看完這本書會讓你打開腦洞的。 跟孩子把書中的細節都看個遍,一起想想,故事背後是什麼?這是一個關於理解、體諒、消除偏見、發現美好以及改變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寂寞的故事: 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為什麼還要人送包裹,難道不應該靠機器麼? 太空時代為什麼還有非常原始的用品:錄音機、紙質的流程單? 為什麼人和各種外星生物的老闆是一隻章魚? 給這個故事編個前傳,我們也能陪孩子度過一個開心的晚上不是嗎? 如果你的孩子試圖嘗試一件事,但是又不敢的時候,推薦你和他一起讀讀《太空郵遞員》這本書,鼓勵他說:試試吧,說不定能遇到很有趣的事情呢! 如果孩子問:那我要是沒有遇到有趣的事情呢? 那我們也可以告訴他:即便沒遇到有趣的事情,至少你還可以發現一條自己的「秘密路線」呀! 經典的繪本還有很多,大家可以網上搜索書單,很多經典繪本都值得買來收藏和精讀。 ... 二、手工製作類陪玩 ★《驚掉下巴》動態摺紙 這套摺紙買回來時跟女兒折了好幾個,每個真的是太有意思了,用這套摺紙書來消遣時間太合適不過了。 摺紙既可以鍛鍊孩子手指的靈活性,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等等各方面的好處。 另外孩子在折好一個作品後,她會很有成就感,在以後摺疊過程中,也會不斷累積這樣的成就感! 我們剛買來時打開,女兒先折了一個桃太郎,是她自己選擇的,我在一邊輔助,一起看著視頻,讓她自己折,自己粘貼,最後做出來以後,她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跟我說:「這是我自己完成的摺紙玩具」! ... ★手指畫 讓孩子描繪出手掌的形狀,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手指變為各種風格的畫面,這個適合全家一起玩,年齡段小的孩子,大人可以先畫出手掌的形狀,讓孩子自己拿畫筆設計圖案,這樣的畫畫會讓親子之間變得更有互動性。 陪女兒一起作畫,她畫了大公雞和玉米,按照自己的喜好塗了不同的顏色。 ...... ★塗色 塗色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還有做事專注的能力,有的孩子喜歡塗色,但往往開始時塗得很認真,越到後來越沒有信心,會導致畫面顏色不均勻,這時需要我們鼓勵孩子自始至終的認真塗完,養成做事堅持如一的好習慣。 (對於小點的孩子,在一開始練習時,可以選擇小面積的塗色,不要太大,否則孩子會沒有耐心)。 發現在超市買了一些彩色卡紙,每袋裡面都會有一張塗色的卡紙,拿出來正好用來塗色玩了。 ... ★粘土製作 玩超輕粘土的好處很多。 孩子在反覆塑造超輕粘土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指會越來越靈活,對於書寫也是很有幫助。 有的小學生在書寫上不理想,當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個想法是給孩子報一個硬筆書法班,期待專業的書法老師可以教孩子寫出一手好字。 其實,在玩超輕粘土的過程中就鍛鍊了孩子手指的協調能力,對寫好字有很大的幫助。 據研究表明,手指活動和腦血流量有這很大的關係。 證明手指活動簡單時,腦血流量約比手不動時增加10%,但在手指做複雜、精巧的動作時,腦血流量就會增加35%以上。腦血流量相對增加了,就有利於思維的敏捷。這證明了手和腦之間的密切關係。 我在跟女兒讀了《彩虹色的花》這本書中,一起各自用粘土,做了書中小螞蟻用橙色花瓣當做小船劃過水窪的一段情景。 ...... 猜猜哪個是我女兒做的呢? 三、親子益智小遊戲 昨天接到老師的通知,今天幼兒園就正式的開學了,通過網上遠程教學,老師每天會發視頻讓孩子學習,今天老師給發了《我是可怕的細菌》兒歌,還發了小遊戲,套圈和保齡球。 群里的每位家長都發揮想像力,玩出了各種花樣,我們也用紙杯陪女兒玩的。 ... ★紙杯套圈 素材: 紙筒、彩紙、卡紙、水彩筆、剪刀、白膠 做法及玩法:用彩紙將紙筒裝飾一番,可以為紙筒「穿」件漂亮的衣服,再做個皇冠。 還可以為它畫上眼睛,鼻子,嘴巴,讓它看起來更可愛。用同樣的方法,把其他的紙筒也做成你喜歡的樣子吧。在卡紙上畫幾個圓環,並剪下來。 用做好的紙筒和圓環一起玩套圈遊戲吧! 也可以為不同的紙筒賦予不同的數字,看誰套的準,獲得的分數高。 ... ★室內保齡球 玩法:我們可以把用過的塑料瓶做球瓶,擺6-10個左右在過道盡頭,再設置一個開始的線,選一個中等體積的玩具球就可以開始啦! 如果沒有塑料瓶,用一次性紙杯也是可以的哦。 升級版的玩法是在瓶子裡裝上水,提高難度,這時候就需要孩子使出比較大的力氣了。 ... ★樂高 搭建樂高是眾多孩子喜歡的,它不僅能開發孩子的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孩子在玩中學會觀察,開拓思維,同時搭建也是鍛鍊了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一件由孩子自己搭建完成的作品,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 我們家樂高的大顆粒玩具買了兩到三件,都是可以混合拼搭的,最近在家搭建了滑道的積木,還用小顆粒的積木搭建了攪拌器和分揀機器人,小顆粒的積木會更加鍛鍊孩子的手部動作哦。 ......... ★桌遊找一找 桌遊手電尋寶大戰在我們家玩的頻率也是最高的。 玩法是從盒子裡找出題卡後,然後用最快速度在圓盤上找到與題卡對應的圖案。每次玩我跟老公都會陪女兒一起,有時候我們兩個找的還不如孩子快呢。 四、能力的訓練 我們家女兒是大班了,還有半年的時間就要升小學了,處於這個階段的父母,應該都多少都會有點焦慮,特別是看到群里或者圈裡各種雞娃的信息,自己的焦慮感會增強,在小學前很多的建議是不提倡學一些超前知識,但我自己個人覺得學前還是讓孩子多少都要學點的,一些古詩的背誦、數學方面的啟蒙、英語和繪本的閱讀等各方面都要有一些知識的儲備。 除了知識方面,學前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都很重要,同時在一些能力訓練方面,我個人還是很重視,也想推薦一些,比如注意力、運動協調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 推薦一些我們練習過的方法: ★視覺注意力 注意力大致分為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 視覺方面我們練習過的是舒爾特方格。 1、舒爾特方格 訓練方法很簡單: 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1CM × 1CM 的25 個方格(注意:方格必定是要這個尺寸的),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1 ― 25 的共25 個數字。訓練時,用手指按1 ― 25 的次序依次指出,同時大聲讀出來。每次給孩子做4-5次的練習,最好是計時。 舒爾特方格不僅可以用來測量孩子注意力的穩固性,而且用圖表保持天天練習一遍,那麼孩子注意力水平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也可以自己繪製表格,任意填上數字。 ... 2、手眼協調錶 所謂手眼協調,是指眼睛將所看到的刺激傳給大腦,大腦再發出動作指令,由手來操作完成。 很多的父母反應孩子考試時,總是看錯題,或者抄寫時抄錯行,這些都是視覺注意力不夠。 而手眼協調錶就是讓孩子抄寫,因為形狀極其相近,所以要特別注意,一開始可能寫的很慢,會抄錯,但是訓練的次數多了,就能正確的順利完成。 ... 3、目視追蹤 視覺追蹤能力是指以協調的眼動跟隨和追蹤物體的能力,這一能力是閱讀文字材料的基本前提。通過訓練孩子眼球追視、檢視物體的能力,提高視覺廣度與速度。 下面是我們玩過的目視追蹤表,小年齡段可以用手沿著線條找到對應的方格,大年齡段可以直接用眼睛沿線條找到對應的格填寫上數字,給孩子計時,時間越短,說明孩子的視覺能力越強。 ... ★聽覺注意力 聽覺注意力跟視覺注意力同等重要,這方面在上學的孩子中很普遍的現象就是,上課時老師在講,可能你看到孩子是在聽,但實際孩子真正能聽進去的知識卻很少,這就是聽覺注意力不集中,更準確的說,根本就沒有認真聽,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心不在焉。 訓練的方法可以用聽故事的方法: 例如讀一段故事,然後問孩子一共說了幾個一。或者讀一段故事,問一些通常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坐公交車,汽車到了某某站,上來幾個人,下去幾個人;到了某某站,上來幾個人下去幾個人……通常我們以為最後會問,車上還有幾個人?所以一直在心裡計算著。結果最後的問題是,汽車經過了幾站? 或者聽聲辯物方法: 比如說一些詞語,讓孩子聽到動物類的舉左手,聽到植物類的舉右手。 ★運動協調能力 最近宅家經常做的就是拍球(手眼腦的協調)、臥地推球(平衡感和注意力),跳繩(身體的協調性)等,這些都是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的好方法。 ★思維能力 前些時候孩子姑姑給買了一套玩具,叫「五顏六色」,這是一款包含了空間方位、層次關係、遮擋關係和心理旋轉的益智類玩具。 玩法是:根據圖冊的要求找出對應的色板,按照正確的順序在展示板上疊放,要擺成跟圖冊的圖案一致,開始是初級2-3片簡單的,玩到後期就比較燒腦了,特別是後面的需要5片疊加,先後的順序是如何擺放的,這個需要一定的耐心來完成。 這款益智遊戲,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觀察力、空間知覺、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燒腦玩具。 ... 結語: 看到以上推薦的這些,希望這幾天多出來的假期,放下手機,一起陪孩子玩起來吧! 最後願這世界角角落落都是好的,我們每個人都能好好的,希望疫情能趕快過去,孩子們可以快點回到學校,大家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neyBP5.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6505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外埔外捲短髮推薦染髮店太平洋SOGO附近染髮推薦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太平洋SOGO附近雙色全染勤美誠品附近後梳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一中商圈推薦單色染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東勢髮根不好剪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烏日柔霧帶柔焦光推薦髮廊 台中東區羊毛捲髮推薦染髮店 客製質感溫塑燙髮台中燙髮推薦和平單色染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西區霧感染髮推薦染髮髮廊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大肚挑染顏色襯膚色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外埔耳下三公分修剪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燙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購物情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